中国人将炒锅视为想当然,就如同英国人视民主为想当然——都觉得天经地义,与生俱来。很少有中国人高看炒锅;也很少有英国人高看民主。看不起炒锅的中国人很多;批评民主的英国人也很多。
所以,带着中国人的偏见,当我第一次发现炒锅被英国社会当成宝贝时,很不以为然(这就正如一个英国人,在中国发现有人高看民主,觉得不可思议)。此外,我还发现,无论大陆华人在英国居住多十年,一辈子不吃英国餐的,是常态。或者说,中国胃想改成英国胃,比登天难。反过来,一个在英国吃习惯中国外卖的人,去到中国见到正宗中国菜,往往会难以下咽。
英中两国餐饮,源头不同,发展路径不一,形成的国民审美餐饮文化南辕北辙。华人社群里流行的“英餐难吃”带有主观偏见,因为与中国人为中餐感到自豪一样,英国人亦为英餐自豪。
很难找到比谭荣辉(Ken Hom CBE)先生更适合谈中西餐饮文化对比的人了。他出生并成长于美国,上世纪70年代成名,被《纽约时报》整版报道;上世纪80年代初被BBC邀请拍摄八集电视系列片《谭荣辉中餐烹饪》,旋即红遍英国大街小巷。他就是那位将中国炒锅带给英国社会的杰出华人。
在以下的访谈中,那些我们认为不值一提,人人都会的烹饪常识,在谭先生的眼里,都是学问,都值得向英国人推荐。中餐,是最值得向海外展示的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千年文化里最自由的行业,最强软文化载体,且美食是当今英语世界的最新文化殿堂,可惜该领域至今被中国政府忽视/轻视。
此外请留意,谭先生眼中的中餐文化来自于1949年前的中华文化版本,因为他在芝加哥唐人街学习中餐烹饪的上世纪60年代,中国大陆与美国之间没有来往。
问:中国烹饪和西方烹饪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吗?
谭荣辉:没有。因为它们都来自不同的起源。两种不同的文明以不同的方式发展。
问:对于西方人来说,炒菜最困难的是什么?是炒锅吗?
谭荣辉:西方人不太习惯炒锅的温度,害怕油烟和高温。可那就是炒锅的秘密……那种烧烤的烟熏味(俗称“鑊气”)是炒锅烹饪的标志。
问:英国消费者最喜欢的中国菜是什么?
谭荣辉:脆皮鸭、糖醋肉和炒蔬菜。
问:中国人一直推崇法国菜,您如何比较这两种菜系?
谭荣辉:法国菜是西方唯一能与中餐媲美的菜系。在多样性、复杂性、品种和口味方面都是如此。
问:是否有像中国这样注重刀工技巧的烹饪文化?
谭荣辉:也许还有日本和韩国。在西方,则是法国。
问:我一直认为一家人坐在餐桌前共同用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直到我发现有些英国家庭不这么认为。在全世界,一家人坐在餐桌前吃饭有多普遍?
谭荣辉:这同样取决于文化。在大多数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中,用餐并不那么重要,不像亚洲国家,比如泰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在欧洲,你会发现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的家庭都坐在餐桌前吃饭,因为食物是家庭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问:法国和英国是邻居,为什么烹饪和饮食文化如此不同?
谭荣辉:这可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大多数饮食文化,如法国和中国,农业和工业化发展得较晚,而英国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之一,因此烹饪和饮食变得不那么重要。英国的食品也实现了工业化,使食物更容易获得,但不太美味。人们没有时间做饭或享受美食,因此烹饪退居其次,工作和赚钱才是最重要的。
问:为什么中餐和西餐如此不同?
谭荣辉:中国人以少量肉类和大量蔬菜为主。西餐则相反,蔬菜仅用于点缀肉类。此外,烹饪方式也截然不同。中餐遵循古老的阴阳学说,与中国人对健康的理念密切相关。 在中国,所有食物都分为三类:阴性食物(凉性食物)、阳性食物(热性食物)和阴阳性食物(中性食物)。而西方食物的分类方式缺乏明显的逻辑性。阴性食物包括啤酒、螃蟹、鸭肉和苏打水等。阳性食物包括白兰地、牛肉、咖啡和熏鱼等。 中性食物包括面包、蒸米饭、胡萝卜、鸽子肉和桃子。不仅食物是这样分类的,人也是这样分类的。阴性人性格安静、内向,而阳性人性格外向、活跃。不同食物对个体的影响取决于它们与个体性格的冲突或互补程度。 我们的想法是,通过膳食和整体饮食达到适当的平衡或和谐。大多数中国人对阴阳饮食学有一定的了解,因为这种观念从小就灌输给他们。
除了合理搭配阴阳食物外,中国烹饪艺术的精髓还在于将颜色、质地、香气和味道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一顿典型的中国餐包括两部分:主食(米饭、面条或饺子)和菜(包括肉类、家禽、鱼类和蔬菜)。一顿普通的餐点包括三到四道菜、一道主食和一道汤。每道菜的主料应该不同,例如,一道肉、一道鱼和一道蔬菜。 烹饪这些菜肴时,会使用各种不同的烹饪技巧。鱼可以蒸,肉可以炖,而蔬菜可以炒。每道菜在外观、质地和口味上都会有所不同,但又相互补充。一道菜可能很辣,另一道可能很温和;一道可能很耐嚼,另一道可能很脆。 整体效果应该能够吸引所有感官。所有菜肴都放在餐桌中央,食客们可以互相帮助,取用自己想要的菜肴。中国人认为,吃饭是一种集体体验,共享美食是家庭和朋友之间和谐关系的直观体现。
问:为什么中餐用炒锅,而英国此前对此从未听闻?
谭荣辉:因为西方有烤箱,人们用大量燃料(如木材)来慢烤食物。而中国缺燃料,炒锅就是用来克服缺少燃料的缺点,利于快速烹饪。在炒锅烹饪中,烹饪前准备食物和配料比任何西餐烹饪都更重要、更耗时。然而,与其他建筑一样,一旦基础准备就绪,剩下的工作就相对快速和容易了。由于炒锅温度很高,因此必须确保每种食材都经过适当的准备才能烹饪。这意味着肉类和蔬菜必须切成合适的形状和大小,以便快速均匀地烹饪,同时保留其天然的味道和质地。作为重要的副产品,这种准备过程可以提高菜肴的视觉吸引力。虽然菜刀是传统的切割工具,但也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锋利刀具。在准备一道菜时,可以使用几种不同的技术。这些技术并不神秘,几乎每个人都能很快掌握。 锅的凹面设计使其成为用途广泛的理想烹饪工具。
问:为什么中国的烹饪文化如此丰富,而英国的烹饪文化却远远落后于其科学、贸易、民主等方面?
谭荣辉:食物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我们谈论的是吃什么、喜欢吃什么;而英国人谈论的是政治和性。现在这种情况终于有所改变。
问:一开始你教英国人做中餐时,向西方人解释时遇到的主要文化障碍是什么?
谭荣辉:我必须从头开始,解释烹饪技术、准备过程和整个饮食文化。这就像教孩子们中国菜一样。必须简单、清晰、易懂。我清楚地记得,我的家人围坐在餐桌旁,无休止地讨论着吃什么、怎么做、最喜欢的菜是什么、烹饪各种美味佳肴的最佳方法等等。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是很常见的经历——美食是我们最喜欢的谈话话题。对我们来说,美食不仅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痴迷,而美味佳肴被认为是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中国人有一句俗语: “你吃了吗?”它被普遍用作问候语,就像用英语问“你好吗?”一样。它也是人们祝愿他人健康和幸福的表达。这句话非常恰当,因为食物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意味着温饱,而且种植、挑选、烹饪和食用食物的过程也完全融入了中国的文化。
和所有中国孩子一样,我仅仅通过听(美国)亲戚在餐桌上的谈话就吸收了大量有关中国美食的知识。然而,我真正的烹饪培训是在我叔叔在芝加哥的餐厅里进行的,我从11岁开始在那里做兼职。在早期,我做过所有常规的、不讨喜的工作。我记得剥过几百磅的大虾,这是一件乏味而痛苦的工作。我还记得清理成山的巨大海螺,它们被装在巨大的麻布袋里运送到厨房。在我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总是被专业厨师烹制的令人垂涎的菜肴的奇妙香气所包围。他们慢慢地教我为什么某种香料适合搭配某种肉类,为什么这种酱汁适合搭配那种蔬菜,总之,这是中国烹饪技术的精髓。我们从小就在浓厚的饮食文化氛围中长大!
问:您走遍了全世界,与许多名厨大师共事过,您认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烹饪风格和食物是什么?
谭荣辉:现在是东西方的混合。将东方食物的风味和文化与西方食物融合在一起。食物的全球化。得益于交通、通讯、营销和旅游设施日新月异的进步,世界人民和文化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当然,这一过程并非总是意味着无波无澜的接触。但可以肯定地说,这些变化带来的最积极、最良性的结果之一,就是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品尝到过去被视为“异域”美食的食品、食材、烹饪技术和烹饪风格。中国烹饪也是如此。如今,人们几乎可以走进欧洲、澳大利亚和美国的任何一家超市,买到新鲜的生姜、小白菜以及种类有限的中国酱料和调味品。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bo.liu@ft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