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债券

新冠疫情迫使债券交易电子化

早在新冠疫情爆发前,债券电子交易就已经在兴起了,但疫情期间交易员居家办公无疑加速了这一趋势。
2021年2月19日

分析:美国债券抛售引发股市动荡警告

投资者表示,如果美国国债收益率快速上升,美股牛市将会受到威胁。
2021年2月18日

Lex专栏:中国公司债是否会出现违约潮?

中国公司债市场正出现不祥迹象,逾7万亿元人民币的在岸债券将在今年到期,其中近五分之一属于资产负债表不稳健的公司。
2021年2月5日

阿里巴巴计划发行美元债券 筹资50亿美元

此次发债将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美元债券发售之一,尽管中国监管机构正在对该公司进行反垄断调查。
2021年2月3日

投资者对股市泡沫前景感到焦虑

股市的飙升与业余投资者所展开的疯狂投机激起了市场资深人士的担忧,他们担心这是一个可与过去一个世纪任何泡沫相匹敌的泡沫。
2021年1月26日

华尔街担心拜登就任后美中紧张持续下去

尽管很多华尔街人士认为中国崛起将带来投资机遇,但华盛顿方面发出的最新对华政策信号似乎表明,美中经济和技术对抗将持续。
2021年1月25日

负利率时代,债券还值得投资吗?

温凡:绝对收益的高低,并不意味着投资回报的高低。债券基金经理并不是简单地将符合条件的债券,按照收益率越高越好的标准选择。
2021年1月22日

市场渐入“温水煮青蛙”模式

投资者越来越能忽视警告信号,就如同在一锅慢慢加热的水中的青蛙,但目前市场中有一些异常的现象值得关注。
2021年1月21日

信贷市场面临风险

目前存在大量乐观情绪的信贷市场就像一座积木塔,如果央行不再为其提供重要支撑,这座塔可能会开始摇晃。
2021年1月18日

达里奥:中国将争夺世界金融中心地位

桥水基金创始人告诉FT,2020年对于中国金融市场是“决定性的一年”,优异的经济表现给中国带来1万亿元人民币投资流入。
2021年1月11日

“蓝潮”袭来将提振再通胀交易

随着民主党控制白宫和参众两院,投资者纷纷押注即将上任的拜登政府将增加支出以刺激美国经济,进而提振全球经济和通胀。
2021年1月8日

洪灏:中国A股行情远没有结束

中国2021年上半年经济数据会非常亮眼,这种预期也在资本市场有所反映,表现为那些对经济周期敏感的板块及资产类别大幅回暖。
2021年1月1日

全球投资者大举投资中国证券

随着中美关系趋于平静以及中国经济实现复苏,2020年外国投资者大举购入价值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的中国股票和债券。
2020年12月15日

永城煤电的倒下发人深省

永煤巨额债券违约引发了其他地方政府控股企业的一连串违约,也推翻了投资者长期以来认为政府会为国企托底的假设。
2020年12月9日

债券违约潮考验中国固定收益基金市场

中国政府已表示不会再帮助陷入困境的国有债务人,但隐性政府担保体系的终结,让投资者难以为信用风险定价。
2020年12月7日

违约潮下中国评级机构不愿下调国企评级

自上月永煤违约以来,在逾5000家被中国国内评级机构评定为AA级及以上的中国企业中,只有5家被下调评级至AA级以下。
2020年12月2日

中国企业债务违约潮考验投资者信心

在富时罗素宣布将把中国国债纳入其债券指数之后仅数周,一系列债券违约尴尬地凸显出中国债券市场的不成熟和脆弱。
2020年12月1日

FT社评:中国朝着强化财务纪律迈出了几小步

一连串违约事件使中国债券市场陷入紧张,并且令人对中国的金融健康产生担忧。但从政策视角看,这些违约是可喜的。
2020年12月1日

违约担忧推升中国国企借贷成本

中国国企被迫以更高利率发行债券,新发债券平均票面利率已达到5.7%,高于今年前三个季度,但这尚不足以恢复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
2020年11月26日

系列违约事件检验中企债券“安全网”

接连几家中国国企债券违约,动摇了投资者对地方政府总会为国企兜底的信念,并引发了债券市场连锁反应和监管层的警告。
2020年11月25日

永煤债违约,市场还在担心什么?

周茂华:永煤债违约事件最恐慌时期已过,但余波未平,投资者在担忧什么?如何看待此次高评级国企信用违约事件?
2020年11月23日

2020年是国企违约元年吗?

张林:希望永煤债违约能带来企业信用和政府信用的进一步区分,带来金融机构降低外部支持对于国企信用的权重。
2020年11月23日

中国政府承诺严厉处罚“逃废债”

中国债券投资者普遍认为,国企无论财务状况如何,都享有政府隐性担保。但最近发生的多起违约事件打破了这种看法。
2020年11月23日

信用市场违约“涟漪”平稳化

胡月晓:信用违约增加,并不会改变中国“宽信用”发展的态势;中国结构性政策改善流动性结构的效力正在呈现,货币政策正常化也将得到延续。
2020年11月17日
|‹上一页‹‹1516171819202122232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