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2024年度报告

以经济手段,显战略功效:如何评估“一带一路”的效率?

成朝庭:从经济角度看,“一带一路 ”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低效率,但有效促进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对外影响力,因而具备较高的战略效率。

引言

中美两个超级大国,已经无可挽回地进入了长期战略竞争状态。竞争的结果,将决定21世纪的世界格局和人类命运。那么,谁将在竞争中胜出?这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效率。经济和战略效率更高的国家,更有可能赢得竞争。

“一带一路”是中国数十年来最为重大的对外战略之一,自2013年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大规模展开。因此,“一带一路”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中国的战略能力,而效率则是战略能力中极其重要的维度。本文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一带一路”在经济和战略方面的效率表现如何?以期有助于评估中美战略竞争的前景。

效率的定义和重要性

要理解“效率”,就必须明白它与“效力”(Effectiveness)的区别。“效力”是指一个组织设定正确目标并持续实施的能力,而“效率”则是指相对于成本而言的效益最大化。如果说国家大战略的效力是根据目标实现率来评估的,那么其效率则是根据实施方法的理性程度来评估的(Tanev 2012,26)。换言之,“效力”是指做正确的事,而“效率”则是指正确地做事。

效率在战略竞争中至关重要,对此战略家和学者们有众多精彩的论述。英国著名的军事战略理论家利德尔•哈特(Liddell Hart)指出,大战略(Grand Strategy)不仅仅是调动国家所有可用能力去争取胜利,还必须确保由此产生的资源支出物有所值(Brands 2014,2)。日裔美籍战略学者吉原恒淑也认为,要取得长期竞争成功,对成本的敏感性至关重要(Yoshihara 2023,72)。冷战时期的美国著名战略家安德鲁•马歇尔(Andrew Marshall)在1972年兰德公司报告《与苏联的长期战略竞争:战略分析框架》中指出,由于苏联在美苏战略军备竞争中投入了相当多的资源,那么美国为了赢得这场竞争,就必须在效率上下功夫(Marshall 1972,viii)。

而美国另一位重要的大战略学者布兰兹(Hal Brands)则指出,理论上一个富国采取低效的战略也能压倒较弱的对手,但最好的战略是用有针对性的投资来抬高对手成本,分散其资源,削弱其跟上竞争步伐的能力;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美国对苏联采取了更富进攻性的成本强加战略(cost-imposing strategy),就是因为认识到苏联经济极其低效而僵化,如果美国对高科技进行有针对性的投资(如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就可以有效利用对手弱点(Brands 2018)。实际情况是,苏联最终因财政崩溃而非军事战败解体,这表明美国的成本强加战略在对苏冷战中奏效了。

对于今天的中美战略竞争,美国战略学者、曾任职于拜登政府国安会的杜如松认为,由于中国规模过于庞大,因此美国不能与中国进行对称竞争,而是要采用比中国成本更低的非对称战略(Doshi 2021,298-99)。

“一带一路”的经济效率

中国著名的国际关系学者时殷弘教授指出,必须从中国的整体经济和金融形势来看待“一带一路”;虽然某些项目必须优先考虑外交、战略或政治目标,但“一带一路”作为一个整体,必须产生经济和金融回报;否则,中国的国家资源将难以为继;因此,认真进行经济和金融评估对推进“一带一路”至关重要,而且由于大多数项目都位于风险较高的欠发达国家,对此更应特别注意(时殷弘 2023)。

中国为 “一带一路 ”投入了大量资源,估计总规模在1万亿美元以上(杜海涛,李翔,罗珊珊, 2023)。那么,这些投资是否具有经济合理性?不少学者和商界人士认为,许多项目缺乏经济合理性(Economy 2018)。英国著名的《经济学人》杂志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 “一带一路 ”的初期,中国在没有进行适当风险评估的情况下,就鲁莽地向穷国贷款(The Economist,2023)。美国政治学家贝农(Michael Bennon)和福山(Francis Fukuyama)则认为,“一带一路 ”合同普遍缺乏透明的市场机制,难以确保财务上的可行性,贷款人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也严重不足(Bennon and Fukuyama 2023)。

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于2023年3月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国作为国际最后贷款人角色的论文。根据这篇论文,“一带一路”的大量项目缺乏经济可行性,未能产生预期利润,在偿还贷款方面遇到挑战,最终迫使中国提供救助;仅在2016-2021五年间,中国的救援贷款就超过了 1850 亿美元,几乎全部贷给 “一带一路 ”债务国(Horn et al. 2023)。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特勒贝希(Christoph Trebesch)是该论文作者之一,他在2024年6月27日于德国柏林举行的一次学术会议上做了题为《“一带一路”的财务回报》报告,其结论是:在狭义的财务意义上,“一带一路”不赚不亏(no gain, no loss);但从长期来看,将会出现更多无法偿还债务的情况(defaults)(Trebesch 2024)。

这些声音虽然刺耳,但不乏合理性。那么,“一带一路”经济效率欠佳的原因何在?很大程度上在于“一带一路”的实施主体主要是国有企业。世界银行在2019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有3116个 “一带一路 ”项目涉及中央国企,占在建或规划基础设施项目的50%,占合同金额的 70%(World Bank 2019,80-81)。除了大部分“一带一路”项目由国有企业实施外,项目融资也大多来自国有银行,包括政策银行和商业银行(World Bank 2019,80-81)。由此可见,中国的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而非私营企业,主导了大部分 “一带一路”项目。与追逐利润的私营企业不同,国有企业和银行受政治意志影响大于经济理性驱动,这不可避免对“一带一路”的经济效率有所拖累。

“一带一路”的战略效率

“一带一路”的经济效率并不十分理想,那么其战略效率如何呢?从战略角度看,“一带一路”主要是以经济和文化为手段,运用“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方式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大目标。因此,评估“一带一路”的战略效率,关键是看中国花多大代价、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对外影响力。

“一带一路”显然有助于改善中国的能源和原材料安全。中国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贸易大国,能源、原材料和货物主要依靠海运。但中国的海上航线大多要经过马六甲海峡,战时极易被强大的美国海军封锁,这就是所谓的“马六甲困局”。因此,北京通过“一带一路”在巴基斯坦和缅甸两国投入巨资,意在分别打通西北和西南内陆地区到印度洋的出海口。目前,中巴经济走廊和缅甸的项目都初具规模,从而有助于规避“马六甲困局”。虽然学术界对“马六甲困局”尚有争议,但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在巴基斯坦和缅甸的项目建设,以及与中亚和俄罗斯的设施联通,无疑促进了海外贸易路径的多样化,从而可以分散风险、力保战略性原材料供给的安全。

作为一个海陆并进的庞大计划,“一带一路”不可避免会产生巨大的地缘政治效应。其陆上部分连接欧亚大陆,这是地缘政治学上的“世界岛”,是掌握世界陆权的必争之地;而海上部分则跨越西太平洋和北印度洋,经红海到达地中海,这是地缘政治学上的“边缘地带”,对海上强国遏制欧亚陆权大国至关重要。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世界大国,有自己合法的地缘政治利益,应当不畏人言,有所作为。而“一带一路”项目的大规模实施,有助于减轻甚至化解海上强国在中国东南方向施加的巨大战略压力,从而有力维护中国的地缘政治利益。

中国的对外影响力十余年来大幅提升,这也与“一带一路”密切相关。在全球叙事层面,“一带一路”已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根据比利时布鲁盖尔研究所在2024年11月发布的一项最新报告,“一带一路”对联合国讨论的影响和塑造,远远超过任何西方倡议,包括与“一带一路”直接竞争的欧盟“全球门户”项目(Global Gateway)(García-Herrero,Storella,and Weil 2024)。

亚洲是“一带一路”的重点区域,尤其是东南亚和中亚。自2018年以来,澳大利亚洛伊研究所每年都发布《亚洲权力指数》报告。根据该报告,中国与亚洲国家的经济关系远强于美国(图1),“一带一路”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图1:亚洲权力指数之经济关系。作者自制。

来源:Lowy Institute 2024

新加坡尤素福•伊萨克研究所(Yusof Ishak Institute)自2019年起也每年发布名为《东南亚咨文》的调查报告。根据该报告,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影响力远超美国,显著多数受访者认为中国是在东南亚最具经济影响力的国家(图2);即便是在政治和战略维度,也有更多(半数左右)的东南亚受访者认为,中国而非美国,才是该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图3)。

图2:在东南亚最有影响力的国家(经济)。作者自制。

来源:ISEAS 2024

图3:在东南亚最有影响力的国家(政治和战略)。作者自制。

来源:ISEAS 2024

中亚的情况与东南亚有所不同。自 2013 年“一带一路”问世以来,中国一直通过该项目对中亚各国投入巨资,这自然提高了该地区人们对中国的关注度,但却不一定增强了中国的影响力。长期调查中亚地区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的智库“中亚晴雨表”(Central Asia Barometer,CAB)在2024年11月发布了一份报告,揭示了四个中亚国家公众从2017年到2023年的对华态度。在哈萨克斯坦,公众对中国的看法一直很积极,但在2017年春季达到81.7%的高点后,在2021年秋季下降到50.1%;吉尔吉斯斯坦的情况与哈萨克斯坦类似,好感度在2018年春季达到接近75%的高点,但在2019年春季跌到50.3%的低点;在土库曼斯坦,对中国持正面评价的人占压倒多数,但好感度一直在稳步下降,从2021年秋季的80.5%下降到2023年底的不到71.6%;在乌兹别克斯坦,一开始受访者对中国持正面评价的人数居多,但在2022年秋季急剧下降至35.2%,此后这一趋势一直持续(Neafie et al. 2024)。

有研究显示,中亚各国一方面被中国的经济项目和教育机会所吸引,但另一方面也存在持续的反华情绪,他们担心对中国的债务依赖增加,也对中国的人口和文化扩张保持警惕(Vakulchuk and Overland 2019)。从长远看,“一带一路”为增强中国影响力奠定了基础;但如果缺乏透明度和良好治理,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对中亚投入越大,就越可能面临公众更多抵制。

与亚洲等发展中国家集中的区域形成鲜明对比,“一带一路”在西方国家斩获较少,因而对增强中国影响力贡献甚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几位学者的一篇论文认为,“一带一路 ”并未增强中国在所谓“先进工业化民主国家”的影响力(Atkins et al. 2023)。这篇论文分析了各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的数据,发现与“非民主”国家相比,“民主”国家加入“一带一路”的可能性要小得多;中国也一直未能利用 “一带一路 ”的吸引力分化发达工业化“民主”国家,这些国家公众整体上对这一倡议仍持怀疑态度(Atkins et al. 2023)。意大利是一个例子,该国是西方七国(G7)中唯一签署“一带一路”备忘录的国家(2019年),但很快就失望了,于是在2023年底退出。

战略效率之中美对比

与中国主要通过经济手段扩大对外影响力不同,美国在冷战结束后由于失去了苏联制衡,其对外政策使用军事手段的门槛显著降低,频率大大增加。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长期陷入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极大地消耗了美国的国力,削弱了其国际声望。美国前国防部长盖茨(Robert Gates)为此大声疾呼,美国外交已经过度军事化,亟需加强使用非军事工具,并找到新的、更具成本效益、风险更小的方式,以在国际上行使美国的权力和领导力(Gates 2022)。美国学者布莱克威尔(Robert Blackwill)和哈里斯(Jennifer Harris)指出,由于美国偏重使用军事手段,地缘经济(Geo-economics)已经成了美国外交一项“失落的艺术”(Blackwill and Harris 2016,1)。

特朗普敏锐地意识到了美国的问题,对中国崛起挑战美国霸权深感不安。他在其第一任期之初,曾打电话向前总统卡特请教:什么才是中国崛起的原因?美国如何才能破解?卡特告诉特朗普,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浪费了3万亿美元,而中国没有为战争花一分钱;美国是世界历史上最好战的国家,企图把自身价值观强加给其他国家,但中国却把资源投入到高速铁路等建设项目上,而不是军费开支(Hurt 2019)。由此可见,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来扩大影响力,比起美国通过军事手段来推行对外政策,性价比要高得多,因而具有更高的战略效率。

“一带一路”作为一个大战略,之所以采用经济而非军事手段,并非偶然,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国独特而悠久的战略传统。伟大的中国战略家孙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在其不朽名著《孙子兵法》中指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而西方最著名的军事战略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却断言,“战争就是极致暴力(War is an act of violence pushed to its utmost bounds)。”在台湾著名战略学者林中斌看来,“一带一路”体现了中国“不战而主欧亚非”的大战略,即以快速提升的军事能力为支撑,凭借经济、外交和文化等非军事手段来扩大对外影响力(Lin 2019)。林中斌所言不虚,北京以地缘经济而非地缘政治的方式来推行“一带一路”,在减小阻力的同时扩大了对外影响力,从而使得“一带一路”具备较高的战略效率。

结语

从经济角度看,“一带一路 ”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低效率,但却有效促进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对外影响力,因而具备较高的战略效率。与“一带一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中投入了巨量资源,但却一无所获。不过,“一带一路 ”对中国对外影响力的贡献因地区而异,在东南亚最大,在西方国家最小,在中亚则居中。

总体而言,北京扬长避短,以地缘经济而非地缘政治手段来实施“一带一路”,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而华盛顿长期以来依仗地缘政治手段来推行其对外政策,忽视了经济和文化手段,已经为此付出沉重代价。但美国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其“印太战略”为此强化了经济维度,推出了“印太经济框架”。在美国压力之下,中国自然不会在地缘政治领域无所作为。因此,美中战略竞争将在三个维度展开: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意识形态。谁能更有效力、更高效率地(more effectively & more efficiently)综合运用所掌握的战略工具,谁就更可能在这场大博弈中赢得优势。

参考文献:

Atkins, Eleanor, M Taylor Fravel, Raymond Wang, Nick Ackert, and Sihao Huang. 2023. “Two Paths: Why States Join or Avoid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Global Studies Quarterly 3 (3). https://doi.org/10.1093/isagsq/ksad049.

Bennon, Michael, and Francis Fukuyama. 2023. “China’s Road to Ruin: The Real Toll of Beijing’s Belt and Road.” Foreign Affairs 102 (5): 143–52.

Blackwill, Robert D., and Jennifer M. Harris. 2016. War by Other Means: Geoeconomics and Statecraft.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rands, Hal. 2014. What Good Is Grand Strategy? : Power and Purpose in American Statecraft from Harry S. Truman to George W. Bush.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Brands, Hal. 2018. “The Lost Art of Long-Term Competition.”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41 (4): 31–51. https://doi.org/10.1080/0163660X.2018.1556559.

Doshi, Rush. 2021. The Long Game: China’s Grand Strategy to Displace American Order.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Economy, Elizabeth C. 2018. “China’s New Revolution: The Reign of Xi Jinping.” Foreign Affairs 97 (3): 60–74.

Gates, Robert M. 2022. “The Overmilitarization o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Foreign Affairs, April 14, 2022.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united-states/2020-06-02/robert-gates-overmilitarization-american-foreign-policy.

García-Herrero, Alicia, Théo Storella, and Pauline Weil. 2024. “China’s Influence in the United Nations: Words and Deeds.” Working Paper 19/2024. Bruegel. https://www.bruegel.org/sites/default/files/2024-11/WP%2019%202024_0.pdf.

Horn, Sebastian, Bradley C. Parks, Carmen M. Reinhart, and Christoph Trebesch. 2023. “China as an International Lender of Last Resort.” No. 2244. 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 https://www.ifw-kiel.de/fileadmin/Dateiverwaltung/IfW-Publications/-ifw/Kiel_Working_Paper/2023/KWP_2244_China_as_an_International_Lender_of_Last_Resort/KWP_2244.pdf.

Hurt, Emma. 2019. “President Trump Called Former President Jimmy Carter To Talk About China.” NPR, April 15, 2019. https://www.npr.org/2019/04/15/713495558/president-trump-called-former-president-jimmy-carter-to-talk-about-china.

ISEAS. 2024. “State of Southeast Asia Survey.” https://www.iseas.edu.sg/category/centres/asean-studies-centre/state-of-southeast-asia-survey/.

Lin, Chong-Pin. 2019. “Dominating Eurasiafrica without War: Beijing’s Grand Strategy behind Its Belt Road Initiative.” Presented at the LSESU China Development Forum 2019, February 23. https://www.facebook.com/chongpin.lin/posts/pfbid029EyjGSdTLEKUY7zNgDFxeWqupF7dg7zdyBBVbd2FWQLBLU535rDZbuEwrHMntzYnl.

Lowy Institute. 2024. “Asia Power Index.” https://power.lowyinstitute.org/data/.

Marshall, Andrew. 1972. “Long-Term Competition with the Soviets: A Framework for Strategic Analysis.” R-862-PR. Santa Monica, CA: RAND Corporation.

Neafie, Jessica, Frank Maracchione, Rashid Gabdulhakov, Khiradmand Sheraliev, and Islam Supyaldiyarov. 2024. “Beyond the Silk Road: Navigating the Complexities of Central Asia’s Public Opinion of China.” Central Asia Barometer. https://ca-barometer.org/en/publications/beyond-the-silk-road-navigating-the-complexities-of-central-asias-public-opinion-on-china.

Tanev, Todor. 2012.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Grand Strategy.” Публични Политики. Bg 3 (1): 19–31.

The Economist. 2023. “How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Changing.” The Economist, October 17, 2023. https://www.economist.com/the-economist-explains/2023/10/17/how-chinas-belt-and-road-initiative-is-changing.

Trebesch, Christoph. 2024. “The Financial Returns on China’s Belt and Road.” Presented at the Kiel-Göttingen-CEPR Conference on China in the Global Economy, Berlin, Germany, June 27.

Vakulchuk, Roman, and Indra Overland. 2019.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rough the Lens of Central Asia.” In Regional Connection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Prospects for Economic and Financial Cooperation, edited by Fanny M. Cheung and Ying-yi Hong. Routledge Studies on Asia in the World. London: Routledge.

World Bank. 2019. Belt and Road Economics: Opportunities and Risks of Transport Corridors. Washington: World Bank Group. https://openknowledge.worldbank.org/bitstream/handle/10986/31878/9781464813924.pdf.

Yoshihara, Toshi. 2023. “Sun Zi and the Search for a Timeless Logic of Strategy.” In The New Makers of Modern Strategy: From the Ancient World to the Digital Age, edited by Hal Brands, 67–90.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杜海涛, 李翔, 罗珊珊. 2023. “共同把这条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铺得更宽更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重要论述综述.” 人民日报, October 16, 2023.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10/content_6909316.htm.

时殷弘. 2023. 时殷弘:论一带一路与中国战略. 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7679.html.

(作者是战略和国际关系研究者,微信号ChaoticGenghis。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bo.liu@ftchinese.com)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Lex专栏:投资者厌倦了“画饼式”能源转型公司

无论战略多么高瞻远瞩,股东的耐心都会被消磨殆尽。

在特朗普执政期间,加密货币监管需要经过深思熟虑的重新审视

期待已久的公共政策支持可以提升美国在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和加密货币领域的领导地位。
21小时前

特斯拉努力避免取消马斯克薪酬方案的高昂成本

如果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和首席执行官被迫放弃2018年的交易,他们可能会面临超过1000亿美元的会计和税务费用。

企业该如何监督员工使用人工智能

员工采用大型语言模型的速度快于企业发布相关指引的速度。

宗教电影成为好莱坞艰难之年的救命稻草

得益于宗教节目、动漫和老电影,小型电影发行商Fathom Events的收入增长45%。

梅洛尼加紧敲定预算,巩固市场对意大利财政的信心

意大利议会本周将就2025年预算展开辩论。投资者对梅洛尼能够控制国家财政持乐观态度,并以反映这种信心的价格购买意政府债券。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